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绿色矿山规划任务的基本原则、工作流程、内容要求和技术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绿色矿山建设过程中的规划编制与实施指导。
Title:Green Mine Planning Task Key Points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9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绿色矿山规划任务要点解读——以TGRM 072-2023为例》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已成为矿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一背景下,TGRM 072-2023《绿色矿山规划任务要点规范》应运而生,其对绿色矿山建设提出了更加系统化、精细化的要求。本文将聚焦于该标准中“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的条文,通过分析新旧版本标准的差异,详细解读其应用方法及实施要点。
首先,对比TGRM 072-2023与此前版本的标准可以看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部分的变化尤为显著。旧版标准更侧重于对矿山生态破坏后的简单修复,而新版标准则强调全过程管理,从前期评估到后期监测,形成闭环式管理体系。例如,在旧版标准中,仅要求企业在矿山开采结束后开展植被恢复工作,但新版标准明确规定,企业在矿山开采前就必须进行生态影响评价,并据此制定详细的恢复计划。这种变化体现了从被动治理向主动预防的转变,有助于从根本上减少矿山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那么,如何有效落实这一条文呢?以下几点值得重点关注:
第一,科学开展生态影响评价是基础。企业在编制绿色矿山规划时,应邀请专业机构进行全面的生态调查,包括土壤类型、植被覆盖度、水土流失状况等关键指标。这些数据不仅为后续恢复方案的设计提供依据,还能帮助识别潜在的生态风险点,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规避。
第二,注重恢复技术的适用性选择。根据新版标准的要求,矿山生态环境恢复需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采用适宜的技术手段。例如,在干旱地区可优先选用耐旱植物进行植被重建;而在湿润区域,则可以考虑种植本地乡土树种,以提高成活率并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此外,对于已经受到严重破坏的矿区,还需引入工程措施如边坡加固、排水沟设置等,确保恢复效果长期稳定。
第三,强化动态监测与反馈机制。新版标准特别强调了恢复过程中的持续跟踪与评估。这意味着,企业不仅要完成初始阶段的恢复作业,还应对恢复成效定期检查,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后续计划。比如,可以通过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控土壤湿度、植被生长情况等参数,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补救措施。同时,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完整记录每次恢复活动的具体内容、时间节点以及取得的效果,便于总结经验教训并推广成功案例。
综上所述,TGRM 072-2023中关于“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的规定不仅是对传统做法的继承与发展,更是推动绿色矿山建设迈向更高水平的重要举措。只有深刻理解并严格执行这些要求,才能真正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