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基于标准方法精密度的分析仪器稳定性评价原则、方法和步骤。本文件适用于采用精密度指标对分析仪器进行稳定性评价的过程,其他相关领域可参照执行。
Title:Evaluation of Analytical Instrument Stability - Part 1: Evaluation Based on Precision of Standard Methods
中国标准分类号:A46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以TZSA 167-2023《分析仪器稳定性评价 第1部分:基于标准方法精密度的评价》与旧版标准的差异为切入点,重点分析新增的“基于重复性条件下精密度评估”的具体应用方法。
在旧版标准中,稳定性评价主要依赖于再现性条件下的精密度指标。然而,新版标准引入了重复性条件下的精密度评估,这一变化更贴近实际操作场景。重复性条件是指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操作员使用相同设备,在短时间内完成的测试条件。相比再现性条件,它能更快速地反映仪器的即时性能状态。
例如,某实验室采用气相色谱仪检测某种有机溶剂含量。根据新版标准的要求,应在一天内完成至少6次平行测定。首先计算每次测量结果的标准偏差,然后依据公式SR = √[(Σdi²)/(n-1)]计算重复性限值SR,其中di为单次测量与平均值之差,n为测量次数。当SR值低于规定的限值时,可判定该仪器在当前状态下的稳定性达标。
通过这种基于重复性条件的精密度评估方法,实验室能够更及时地发现仪器潜在问题,从而采取措施避免因仪器不稳定导致的数据偏差。此外,此方法也便于制定更为合理的维护计划,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