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散货码头劳动定员的标准及计算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散货码头的劳动定员管理及相关工作安排。
Title:Port Terminal Labor Quota Standard for Bulk Cargo Terminal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03.2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JTT 331.5-1996 是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的一项国家标准,用于规范港口散货码头的劳动定员标准。以下是关于该标准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其解答。
该标准主要规定了港口散货码头在不同作业规模下的劳动定员要求,包括装卸工人、管理人员以及其他辅助人员的数量配置。其目的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保障安全生产。
制定该标准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统一港口散货码头的劳动定员管理,避免因人员配置不合理导致的安全隐患或资源浪费。此外,它也为新建码头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根据标准,“散货码头”是指专门用于装卸散装货物(如煤炭、矿石、粮食等)的码头设施。这类码头通常具有较大的吞吐量和复杂的操作流程。
劳动定员的计算基于码头的年设计吞吐量、设备数量、作业工艺等因素。具体计算方法由标准中的附录提供,通常采用公式化的方式进行估算。
不可以直接减少人员配置。虽然实际作业量可能低于设计吞吐量,但标准中的定员是基于最低安全运营需求设定的,不能随意削减。若需调整,需经过专业评估并获得批准。
目前标准并未针对小型码头单独制定简化版本,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定员,但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安全要求。
该标准适用于大多数散货码头,但对于特殊用途或非常规作业的码头,可能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补充制定适合的定员方案。
可以通过对比实际人员配置与标准提供的定员表来判断。如果超出或低于标准范围,需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不遵守标准可能导致安全隐患、生产效率下降等问题,严重时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因此,企业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目前没有明确的更新计划,但随着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未来可能会对标准进行修订以适应新的需求。
建议通过培训、内部文件学习等方式让员工熟悉标准内容,并定期组织考核以确保理解和执行到位。
虽然标准主要关注劳动定员,但在实际应用中,环保要求也是重要考量因素之一,需结合当地政策和环境法规综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