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港口码头劳动定员的标准和相关术语。本文件适用于港口码头的劳动定员管理及相关活动。
Title:Port Terminal Labor Quota Standard Terminology
中国标准分类号:P43
国际标准分类号:03.10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港口码头作为连接内陆与海洋的重要枢纽,在全球贸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了提高港口运营效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我国制定了《JTT 331.1-1996港口码头劳动定员标准》,这一标准对港口码头的劳动定员进行了科学规范,为行业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依据。
术语定义是该标准的核心部分之一。术语不仅明确了相关概念,还为行业内的沟通交流提供了统一的语言基础。例如,“劳动定员”指的是在特定条件下,完成某项任务所需的最少人员数量;而“作业强度”则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这些术语的清晰界定有助于企业合理规划人力投入,避免资源浪费。
在实际应用中,这一标准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实施。以我国某大型集装箱码头为例,通过严格遵循《JTT 331.1-1996》的规定,该码头实现了人员配置的最优化。据统计,其作业效率提升了约15%,同时减少了近20%的人力成本。
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自动化设备逐渐普及,这也对劳动定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自动化堆场的引入使得传统装卸工人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更多需要具备设备操作技能的技术工人。因此,标准中也强调了对新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总之,《JTT 331.1-1996港口码头劳动定员标准 术语》不仅是行业发展的基石,也是推动港口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工具。通过科学合理的劳动定员管理,港口码头能够更好地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