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作物秸秆好氧堆肥的技术要求、工艺流程、操作方法及质量控制。本文件适用于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进行好氧堆肥生产有机肥料的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erobic Composting of Crop Straw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YNCXXH 003-2023《农作物秸秆好氧堆肥技术规程》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于该标准中新旧版本关于“堆肥温度控制”要求的变化,进行深入解析。
在旧版标准中,堆肥温度仅需保持在55℃以上持续至少3天即可视为有效发酵。然而,新版标准对这一指标进行了优化调整,提出了更为严格的“双温区”概念。具体而言,要求堆体内部温度先达到60℃并维持48小时以上,随后降至45-55℃区间继续维持72小时以上。这种变化旨在确保病原菌和杂草种子被彻底杀灭的同时,避免因过高温导致有益微生物活性下降,从而提高最终堆肥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应用此条文时,操作人员应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在堆制初期通过合理配比碳氮比(建议25:1至30:1)以及适当翻堆频率来促进快速升温;其次,在达到目标高温后,需减少外部供氧量以降低热量散失,并通过定期检测不同深度的温度分布情况来判断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此外,还应注意监测环境湿度及通风状况,防止因水分不足或过度通风影响堆肥效果。
总之,新版标准中关于堆肥温度控制的规定更加科学严谨,有助于生产出高品质、安全可靠的有机肥料产品,值得相关从业者认真学习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