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建设要求、管理机制、评价与改进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各类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中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建设和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Model Worker and Artisan Talent Innovation Studio
中国标准分类号:A41
国际标准分类号:03.10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在TZSCQO 005-2023《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管理规范》中,有一项重要的变化值得关注,即关于“创新成果评价机制”的调整。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创新成果的评价主要依赖于数量指标,如专利申请数、论文发表量等。而在新版标准中,更加注重创新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这意味着企业在评估创新工作室的工作成效时,不应仅仅关注形式上的成果数量,而是要深入分析这些成果是否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为企业带来真正的竞争优势。
例如,一家制造企业的创新工作室开发了一种新型节能设备。按照旧版标准,可能只需统计该设备获得的专利数量即可。但在新版标准下,还需要考察这种设备在生产线上的使用情况,比如能耗降低的比例、生产效率提升的程度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只有当这些实际效益得到验证后,才能认定这一创新成果具有较高的价值。
因此,企业在执行新版标准时,应当建立一套全面的评价体系,包括但不限于技术先进性、经济可行性、市场适应性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同时,鼓励创新工作室成员积极参与到成果推广过程中去,确保每一项创新都能真正落地生根,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样不仅提升了创新工作的质量,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