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胶桶内残余胶回收系统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各类使用胶桶的制造企业中对残余胶进行回收处理的系统。
Title:Residual Adhesive Recovery System for Adhesive Drums
中国标准分类号:J76
国际标准分类号:83.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QGCML 2235-2023《胶桶内残余胶回收系统》中,有一项重要的变化是关于“回收效率评估”的要求。与旧版相比,新版标准不仅增加了对回收效率的具体量化指标,还明确了测试方法和评价准则。
以回收效率为例,在实际应用中,企业需要确保其设备能够达到至少85%以上的回收率。这意味着当胶桶内的胶体被抽取后,剩余未回收的胶量不应超过原始总量的15%。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在设计和操作回收系统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首先,选择合适的泵送装置至关重要。不同类型的泵对于粘稠度较高的胶体有不同的适应性。例如,螺杆泵因其良好的自吸能力和恒定流量特性,在处理高粘度物料方面表现优异。因此,在选用泵时,应根据胶体的具体物理性质来决定。
其次,管道布局也是影响回收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尽量减少弯头数量,并保持管道内径一致,可以有效降低压力损失,提高输送效率。此外,定期清理管道内部沉积物也必不可少,这有助于维持长期稳定的回收效果。
再者,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同样不可忽视。正确设置参数、合理安排作业流程以及及时维护保养设备都是保障回收效率达标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对于一些自动化程度较低的系统而言,人工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有助于持续改进。通过安装流量计等计量工具实时监控进出料情况,并记录每次运行的数据,便于分析问题根源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优化。
综上所述,《胶桶内残余胶回收系统》TQGCML 2235-2023相较于之前版本更加注重实际操作层面的要求,特别是在回收效率方面给出了更为具体的标准。只有严格按照这些规定执行,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