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智慧航站楼建设的基本原则、总体架构、技术要求和实施指南。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航空机场航站楼智慧化建设及运营管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Terminal Build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P46
国际标准分类号:01.14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智慧航站楼建设技术指南》(TJSCTS 32-2023)是指导航站楼智能化建设的重要规范。今天我将聚焦于“旅客服务系统”这一章节中新增的生物识别技术应用要求,与旧版相比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旧版标准中,旅客服务系统更多关注传统的票务、值机等基础功能,而对于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仅限于概念性描述。而在新版标准里,明确提出了以人脸识别为核心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应当覆盖从值机到登机的全流程,并且对数据安全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
例如,在值机环节,新版标准要求所有自助值机设备必须支持人脸比对验证功能,确保人证合一。这意味着机场需要部署具备高精度算法的人脸识别终端,并且要保证网络环境的安全稳定,防止敏感信息泄露。此外,还特别强调了旅客隐私权保护措施,比如设置明显的提示标识告知用户数据采集目的及用途,以及提供便捷的数据删除选项。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机场管理者应首先评估现有基础设施状况,判断是否满足新技术实施条件。如果硬件设施较为陈旧,则可能需要更换或升级相关设备。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制定详细的用户协议条款、定期开展员工培训项目以提高信息安全意识等。
总之,《智慧航站楼建设技术指南》(TJSCTS 32-2023)通过细化具体应用场景和技术细节,为推动航空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对这些新变化的理解和落实,可以有效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保障个人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