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港口工程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大管桩的设计、制作、施工及验收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采用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大管桩的港口工程设计与施工。
Title:Code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Large Pipe Piles by Post-Tensioning Method in Port Enginee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52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JTS 167-6-2011 是中国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关于港口工程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大管桩设计与施工的标准规程。这一规程为港口工程中大直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设计、制作、运输及施工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确保了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大管桩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深基础结构形式,其主要特点在于通过施加预应力来提高桩体的抗裂性能和承载能力。这种技术在沿海地区的港口建设中尤为重要,因为这些地区通常面临复杂的地质条件和高水位压力。
在设计阶段,规程强调了以下几个关键点:
例如,在某大型集装箱码头项目中,设计团队依据JTS 167-6-2011标准,采用直径1.5米、长度30米的大管桩作为主要支撑结构。经过精确计算,该设计成功应对了高达30米的水深和复杂地层条件。
施工阶段严格按照规程执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在实际操作中,某港口扩建工程采用了锤击沉桩法,成功完成了超过500根大管桩的安装任务。整个过程严格遵守规程要求,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综上所述,JTS 167-6-2011规程不仅规范了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大管桩的设计与施工流程,还通过科学合理的参数设置保障了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性。这一体系的成功应用为我国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