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内河航运工程中水文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应用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内河航运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中的水文计算与分析。
Title:Inland Waterway Engineering Hydrological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JTS 145-1-2011 内河航运工程水文规范是中国交通运输部为指导和规范内河航运工程中的水文工作而制定的技术标准。这一规范旨在确保内河航运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营能够充分考虑水文条件的影响,从而保障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该规范不仅涵盖了水文观测的基本要求,还对水文资料的分析与应用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指导。
该规范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洪水频率分析是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统计历史洪水数据,工程师可以估算不同重现期的洪水流量,为桥梁、码头等设施的设计提供依据。例如,在长江某段的航运工程中,通过对多年水文数据的分析,确定了百年一遇的洪水流量为每秒8000立方米,这一数据直接影响了桥墩的设计高度。
以珠江流域某航运枢纽为例,该工程在建设初期就严格按照JTS 145-1-2011的要求进行了详细的水文观测。通过长期监测,发现该区域的年均径流量约为30亿立方米,最大日流量可达每秒6000立方米。这些数据为枢纽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使得枢纽能够在极端天气条件下仍能正常运行。
此外,规范还强调了泥沙运动对航道的影响。在黄河下游的一条支流上,由于泥沙淤积严重,航道深度逐年下降。通过采用规范中的泥沙运动模型,技术人员成功预测了淤积速率,并提出了定期清淤的方案,有效延长了航道的使用寿命。
JTS 145-1-2011 内河航运工程水文规范为中国内河航运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通过科学的水文观测和数据分析,该规范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并应对复杂的水文环境,从而提高了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未来,随着内河航运的不断发展,这一规范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中国内河航运事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