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淤泥质海港适航水深的设计、计算及应用的技术要求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淤泥质海港的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营阶段的适航水深确定及相关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Navigable Depth in Mud Sea Port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JTJT 325-2006 是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的一项重要技术规范,主要用于指导淤泥质海港的适航水深设计与维护工作。这项规范的出台,不仅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还为港口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适航水深是指船舶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安全航行和停泊所需的最小水深,而淤泥质海港由于其特殊的地质条件,对适航水深的要求尤为严格。
在淤泥质海港中,水深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潮汐变化、泥沙沉积以及风浪作用等。因此,JTJT 325-2006 规定了详细的计算方法和监测要求,以确保港口的安全运营。例如,规范中强调了对潮位变化的长期观测,以及通过数学模型预测泥沙淤积趋势的重要性。这些措施对于保障航道畅通至关重要。
以宁波舟山港为例,该港口位于典型的淤泥质海岸线附近,其航道常年受到潮汐和泥沙的影响。通过遵循 JTJT 325-2006 的指导原则,港口管理部门定期进行水深测量,并实施周期性疏浚作业,成功保持了航道的适航深度,确保了全球航运枢纽的地位。
总之,JTJT 325-2006 不仅是一项技术规范,更是保障我国沿海港口高效运行的重要工具。通过科学合理的适航水深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港口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