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运工程中水工建筑物原型观测的技术要求、观测内容、观测方法及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水运工程水工建筑物的原型观测设计、实施和成果分析。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ototype Observation of Hydraulic Structures in Water Transport Enginee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6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JTJ 218-2005 水运工程水工建筑物原型观测技术规范》是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的一项重要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水运工程中水工建筑物的原型观测工作。该规范涵盖了从观测设计到数据分析的全过程,为确保水工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强观察测是保障水运工程安全的关键环节。规范中明确指出,观测内容应包括变形、应力、温度等多个方面,以全面掌握结构的工作状态。例如,在大型港口码头建设中,沉降观测尤为重要,它能够及时发现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避免因沉降过大导致的结构损坏。
为了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规范还强调了设备选型的重要性。例如,采用高精度全站仪可以更精确地捕捉微小位移;而光纤传感器则适用于长期监测应力变化。此外,数据采集频率也需合理设置,既要保证信息的连续性,又要避免过多的数据冗余。
实际案例表明,遵循此规范能够有效预防事故。例如,某沿海大型集装箱码头在建设初期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了全面观测,成功避免了一次可能由基础沉降引发的重大事故。据统计,自实施该规范以来,全国范围内因观测不到位而导致的工程质量事故率下降了约30%。
总之,《JTJ 218-2005 水运工程水工建筑物原型观测技术规范》不仅是一项技术指南,更是保障国家基础设施安全的重要工具。未来,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将不断深化,为我国水运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