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脑卒中手部后遗症智能矫形器在临床应用中的基本要求、适应症、使用方法、效果评估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康复中心及相关单位在脑卒中患者手部功能康复过程中对智能矫形器的应用和管理。
Title:Clinical Application Specification of Intelligent Orthosis for Post-stroke Hand Sequelae
中国标准分类号:未提供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常伴有手部功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TLXLY 14-2022标准对脑卒中手部后遗症智能矫形器的临床应用作出了详细规定。本文将聚焦于新旧版本标准中关于“矫形器动态调整机制”的差异,并深入解读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在旧版标准中,矫形器的动态调整主要依赖于手动调节,这种方式不仅耗时而且难以精确匹配患者的个体需求。而新版标准引入了智能化动态调整技术,通过内置传感器实时监测患者的手部活动数据,并自动调整矫形器的角度和力度,以适应不同阶段的康复进程。
这种技术的应用方法如下:首先,在使用前需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及疼痛程度等指标;其次,将矫形器与配套的软件系统连接,输入患者的个性化参数;最后,定期复查并根据康复进展更新参数设置,确保矫形器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此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也增强了患者的舒适感和依从性。医疗机构在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培训专业人员,确保设备的有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