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非车载传导式公用智能充电机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电动汽车用非车载传导式公用智能充电机,其他类似设备也可参照执行。
Title:Non-onboard Conductive Public Intelligent Charger for Electric Vehic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K76
国际标准分类号:29.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ZZB 3144-2023非车载传导式公用智能充电机标准》相较于旧版,在多个方面进行了重要的更新与改进。其中,关于“通信协议兼容性”的要求变化尤为显著,这直接关系到充电设备能否与其他系统有效对接和安全运行。
在新版标准中,明确了所有非车载传导式公用智能充电机必须支持最新的ISO/IEC 15118系列通信协议,并且要具备向后兼容的能力。这意味着新生产的充电机不仅需要符合当前的技术规范,还应能够识别并处理旧版本的通信请求,以确保不同年代、不同类型车辆之间的互通性。
具体应用时,厂商在设计生产过程中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硬件接口上预留足够的灵活性来适应多种通信方式;其次,在软件开发阶段充分测试各种可能的通信场景,包括但不限于握手过程、数据传输速率调整以及错误恢复机制等;最后,定期通过OTA(Over-The-Air)技术对设备固件进行升级,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标准或修正现有问题。
这一改变对于提升整个电动汽车充电网络的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降低了因不兼容而导致的服务中断风险,也为推动全球范围内电动车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