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生理针织内裤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针织面料为主要材料制成的生理针织内裤。
Title:Physiological Knitted Underwear
中国标准分类号:W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1.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解读TZZB 3124-2023《生理针织内裤》时,我们可以重点关注“pH值控制”这一重要条文。新旧版本对pH值的要求有所不同,这种变化直接影响产品的安全性与舒适性。
旧版标准中,对于pH值的规定较为宽泛,仅要求产品表面pH值应保持在4.0至8.5之间。而新版标准则更严格地规定,生理针织内裤的pH值需控制在4.0至6.5范围内。这一调整旨在更好地模拟人体皮肤的自然酸碱度(约5.5),从而减少对敏感部位肌肤的刺激,尤其适合生理期女性使用。
那么如何确保产品符合这一要求呢?首先,在原料选择上,应当优先选用经过处理且稳定性的天然纤维材料,如有机棉等,并避免使用可能改变织物pH值的化学助剂。其次,在生产过程中,水洗和染整环节至关重要。采用温和的洗涤程序以及环保型染料,可以有效维持织物原有的pH平衡。最后,在成品检测阶段,企业需要配备专业的测试设备,定期抽样检查产品表面的pH值,确保其始终处于规定的安全区间内。
通过这些措施,不仅可以提升产品质量,更能体现企业在关注消费者健康方面的责任感。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