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施工和验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多层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
Title:Code for Seismic Technology of Bottom Frame-Shear Wall Masonry Structur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JGJ 248-2012《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技术规程》是建筑设计领域的重要规范,以下是针对该规程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其解答。
该规程主要适用于地震区的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设计与施工。具体来说,它适用于以下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该规程不适用于高层建筑或其他特殊结构形式。
根据JGJ 248-2012的规定,抗震设防烈度应根据国家颁布的地震区划图确定。具体步骤如下:
设计时需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计算,并确保结构能够承受预期的地震荷载。
底部框架和抗震墙的布置直接影响房屋的整体抗震性能。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此外,还需注意框架柱和抗震墙的高度比值,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该规程对材料的选择有明确的要求,主要包括:
设计时需确保所有材料均经过严格检验,以满足抗震设计的要求。
底部框架与上部砌体结构的连接是抗震设计中的重点之一。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设计时需确保连接节点的构造符合规范要求,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
抗震性能评估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评估结果应作为优化设计方案的重要依据。
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实际情况与设计不符,应立即停止施工并采取以下措施:
任何变更都必须经过设计单位的认可,并获得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
虽然JGJ 248-2012主要是针对新建工程的规范,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用于既有建筑的加固改造。具体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加固改造时务必确保改造后的结构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