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电火花成形机床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采用电火花加工原理进行金属材料三维成形加工的机床。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Electric Discharge Machining (EDM) Forming Machine Tools
中国标准分类号:MG31
国际标准分类号:25.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电火花成形机床的新旧标准差异解读——以TZZB 3112-2023为例
电火花成形机床在模具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TZZB 3112-2023作为最新版本的标准,在许多方面进行了修订和优化。本文将聚焦于“加工精度”这一关键指标,探讨其在新旧标准中的变化及实际应用方法。
在旧版标准TZZB 3112-2018中,加工精度的要求较为笼统,仅规定了±0.05mm的整体公差范围,未对不同工件材质和加工深度提出具体区分。而在新版标准中,加工精度被细化为三个等级:高精度(±0.02mm)、普通精度(±0.04mm)和经济精度(±0.06mm),并根据不同材料特性给出了推荐值。例如,对于硬质合金材料,高精度要求为±0.02mm;而对于铝材,则允许放宽至±0.03mm。
这种调整的主要目的是适应现代工业对高精度加工的需求,同时兼顾不同材料的加工特性。例如,硬质合金由于硬度极高,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变形,因此需要更高的精度要求;而铝材相对柔软,加工变形较小,允许一定的误差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正确选择精度等级?首先,用户应根据工件的实际需求确定目标精度等级。其次,结合机床说明书和材料手册,了解机床在不同参数设置下的加工能力。例如,当加工硬质合金时,需确保机床的放电能量、脉冲频率等参数达到高精度要求。此外,定期维护机床,保持电极和工作台的清洁与校准,也是确保加工精度的重要措施。
通过这种差异分析,可以看出新版标准更加科学合理,不仅提升了机床性能评价的准确性,还为企业提供了更具操作性的指导。希望本文能帮助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TZZB 3112-2023标准,从而提升电火花成形机床的使用效率和加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