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混凝土结构后锚固的设计、施工及验收的基本要求和技术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和一般构筑物的混凝土结构后锚固工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ost-fixed Concrete Structur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0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JGJ 145-2004是中国建筑行业的一项重要标准,全称为《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这项规程主要针对混凝土结构中后锚固技术的应用进行了详细规范和指导,为设计、施工及验收提供了科学依据。后锚固技术是指在已有的混凝土结构上通过钻孔、植筋、粘结等方式固定构件的技术,广泛应用于桥梁、建筑幕墙、轨道交通等领域。
后锚固技术的关键在于确保锚固件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和承载能力。规程中明确规定了锚固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荷载分析、锚固深度计算以及材料选择等。此外,规程还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出了严格要求,例如钻孔直径、植筋深度以及灌浆材料的性能指标等。
以某城市地铁站扩建工程为例,该工程采用了后锚固技术将新增的钢结构支撑固定于原有混凝土结构上。根据JGJ 145-2004的规定,施工单位对每根锚固件进行了详细的力学计算,并通过拉拔试验验证其承载能力。结果显示,所有锚固件均满足设计要求,未发生任何失效情况。这一成功案例充分证明了规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后锚固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加。JGJ 145-2004不仅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还为国际标准接轨奠定了基础。未来,随着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发展,规程也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以适应更复杂多样的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