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机械化收获作业减损的技术要求、作业准备、操作规范、质量控制和损失率测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采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水稻机械化收获的作业。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educing Losses in Rice Mechanized Harvest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6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水稻机械化收获作业减损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在此背景下,最新发布的TCAMA 99-2023《水稻机械化收获作业减损技术规程》对提升水稻收获质量、减少粮食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聚焦于该标准中新旧版本间的一项关键改动——关于割台调整的技术要求,进行深入解析。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割台调整仅提出了大致的方向性指导,如“应根据作物高度适当调节割台”,但并未给出具体的操作步骤或量化指标。而在新版标准中,则明确了更为详细的割台调整流程:首先测量田间水稻植株的高度,确保割台前端刀片距离地面保持在5至8厘米之间;其次检查喂入链板与切割器之间的间隙是否控制在1.5至2毫米范围内;最后确认拨禾轮位置,使其能够有效引导稻穗进入切割区域而不造成倒伏现象。
这种变化体现了从经验型管理向科学化操作转变的趋势。例如,在实际应用时,种植户需要先使用测高仪准确获取水稻植株的实际高度,并据此设定割台高度。如果发现机器运行过程中出现漏割或者过度压伤稻穗的情况,则需重新校准相关参数直至达到最佳状态。此外,为了保证每次作业都能维持一致的质量,建议定期维护和检测设备各部件的工作状况,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零件。
通过严格执行这一改进后的割台调整规范,可以显著降低因机械损伤而导致的粮食损失率,同时提高收获效率。这不仅有助于保障农民收益,也为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广大农机手应当充分理解并熟练掌握新版标准中的具体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加以实践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