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耐污抗菌内墙涂料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合成树脂乳液为主要成膜物质,添加颜填料及助剂配制而成的耐污抗菌内墙涂料。
Title:Soil-resistant and Antibacterial Interior Wall Coat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C62
国际标准分类号:87.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室内环境质量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耐污抗菌内墙涂料的需求日益增长。新发布的TZZB 3061-2023《耐污抗菌内墙涂料》标准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多项改进,其中关于抗菌性能测试方法的变化尤为显著。本文将围绕这一变化展开深入分析。
抗菌性能测试方法的新旧对比
在TZZB 3061-2023之前的老版本中,抗菌性能主要依据GB/T 21866-2008《抗菌涂料(漆膜)抗菌性能测定法》进行评估。该方法虽然能够有效衡量材料的基本抗菌能力,但在实际应用环境中可能无法全面反映产品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新版标准则引入了更为严格的测试流程,参考了ISO 22196:2011《塑料及其他表面抗菌活性的测定》中的相关要求。这一改变不仅提高了检测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还增强了对产品长期使用效果的验证力度。
具体来说,在新的测试过程中,除了需要测量初始接触细菌后的杀菌率之外,还需考察经过多次清洁处理后涂层仍能保持其抗菌功能的能力。这意味着企业必须确保所生产的涂料不仅具备优秀的即时抗菌效果,同时也要经得起日常维护过程中的考验。
此外,新标准还增加了对于不同种类微生物(如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针对性测试项目,并且明确规定了测试条件下的温度、湿度等参数范围。这些细节上的调整有助于更准确地模拟真实生活场景下的使用情况。
应用方法详解
为了更好地满足上述更高的技术指标要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优化耐污抗菌内墙涂料的产品质量:
1. 选用优质原材料:选择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基料以及高效稳定的抗菌剂成分至关重要。例如,采用纳米级二氧化钛作为光催化材料可显著提升抗菌效率。
2. 改进配方设计:通过合理调配各组分比例,使最终产品既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又兼顾良好的抗菌效果。特别是在考虑涂层表面结构时,应尽量减少微孔数量以降低污染物附着概率。
3. 严格控制工艺流程:从原料混合到成品包装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尤其是搅拌速度、反应时间等因素都会影响最终产品质量。
4. 加强后期检验:除了常规的质量检查外,还应该定期开展第三方权威机构的专业评测工作,确保每一批次出厂的产品均符合最新标准的要求。
总之,《耐污抗菌内墙涂料》TZZB 3061-2023通过对原有规范的完善升级,为行业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指导方向。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充分认识到这些变化的意义所在,并积极落实到实际操作当中去,共同推动我国建筑装饰材料领域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