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近红外光学定位系统空间位置测试的方法、测试条件、数据处理及结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近红外光学定位系统的性能测试与评估,尤其在医疗导航、虚拟现实等领域的应用。
Title:Test Method for Spatial Position of Near-Infrared Optical Localization System
中国标准分类号:未知
国际标准分类号:未知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以《TGDSBME 006-2023 近红外光学定位系统空间位置测试方法》与旧版标准的差异为切入点,重点解读“系统标定精度”这一关键指标的变化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操作方法。
在旧版标准中,系统标定精度仅要求通过静态实验验证,且未明确规定具体的误差范围。而在新版标准中,明确提出了系统标定精度应同时满足静态和动态两种工况下的测试要求,并将误差限值从±1.5mm提升至±1.0mm。这意味着不仅需要确保设备在稳定状态下的高精度表现,还需兼顾其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与准确性。
对于如何实现这一更高标准的标定精度,首先需构建一个具备精确几何关系的参考框架,该框架应包含至少4个非共面的固定点,用于模拟实际工作环境中的目标物体。其次,在静态条件下利用高精度测量仪器对这些参考点进行多次重复测量,记录下所有数据并计算平均值作为基准坐标。接着,在动态测试环节,则要借助高速摄像机同步捕捉目标点位信息,并通过算法处理得到即时坐标结果。最后,对比两次所得坐标之间的偏差是否符合±1.0mm的要求,若超出则需调整参数直至达标为止。
此外,在执行上述步骤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保证整个过程中温度、湿度等外界因素保持恒定;第二,定期校准所有参与测量的工具设备;第三,选择合适的算法模型来优化数据处理流程,从而进一步提高最终结果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TGDSBME 006-2023》对近红外光学定位系统的标定精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规定,这不仅反映了技术进步带来的更高期望值,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遵循新版标准开展工作,可以有效提升近红外光学定位技术的整体性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