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儿童腺样体肥大中医临床诊疗的专家共识,包括诊断标准、辨证分型、治疗原则及方法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从事儿童腺样体肥大中医诊疗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Title:Expert Consensu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ediatric Adenoid Hypertrophy with Shanghai TCM Characteristic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聚焦于《TSATCM 001-2023 海派中医特色优势病种儿童腺样体肥大中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中关于“辨证分型”的修订内容,特别是新旧版本在“肺脾气虚型”辨证分型中的变化及其应用方法。
在旧版共识中,“肺脾气虚型”主要依据患儿表现为气短乏力、面色萎黄、食欲不振等症状进行诊断,并推荐以健脾益气为主要治疗原则。然而,在新版共识中,该类型增加了对夜间盗汗和睡眠不安的描述,并进一步细化了治疗方案,强调需兼顾补肺固表与调和营卫。
这种调整源于近年来临床实践积累的经验总结。新版共识更关注腺样体肥大患儿伴随的免疫功能低下问题,认为此类患者不仅存在脾胃虚弱,还常伴有肺部防御能力不足。因此,在实际应用时,应注重中药方剂的选择,如可选用六君子汤为基础方,加入黄芪、防风等药材以增强补肺固表效果。同时,结合小儿推拿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此外,在治疗过程中还需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策略。例如,若发现患儿出现明显的咽喉红肿或发热症状,则需考虑合并感染的情况,适当加入清热解毒类药物;而对于长期服药效果不佳者,则应考虑是否存在其他潜在病因,如过敏性因素等,必要时可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总之,新版共识对于“肺脾气虚型”辨证分型的完善体现了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医学研究相结合的趋势,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指导原则。但在具体应用时仍需结合个体差异灵活掌握,确保疗效最大化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