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涡阳坛闷蒜的术语和定义、要求、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新鲜大蒜为主要原料,经腌制、发酵等工艺制成的涡阳坛闷蒜产品。
Title:Turbary Jar-fermented Garlic Standard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涡阳县坛闷蒜作为一种地方特色食品,在制定和修订相关标准时需要特别关注其工艺特性和食品安全要求。在TWYHLW 2-2023新旧版本对比中,有一条重要的变化值得关注:关于坛闷蒜腌制过程中盐分控制的规定。
在旧版标准中,对坛闷蒜腌制时使用的盐浓度没有明确具体数值,仅笼统要求适量添加以保证腌制效果和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而在新版标准TWYHLW 2-2023中,则明确规定了腌制初期盐水浓度应达到15%-18%(按重量比计算),并在后续发酵过程中保持不低于12%的最低浓度。
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在于科学实验表明,当盐浓度低于12%时,某些耐盐性较强的腐败菌可能开始繁殖,影响产品的风味并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而15%-18%的初始盐度既能有效防止腐败菌滋生,又不会过度抑制有益乳酸菌的活动,有助于形成坛闷蒜特有的风味。
对于生产企业而言,这意味着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更加精确地控制盐的添加量,并且定期监测腌制液中的盐浓度。可以通过使用电子天平称量食盐加入量,结合折光仪或者电导率仪检测盐浓度的方法来实现精准管理。此外,还需注意搅拌均匀,确保每个蒜头都能接触到符合要求的盐溶液,避免局部浓度过低的情况发生。
通过这样的改进,不仅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还进一步规范了生产工艺流程,为消费者提供了更高质量的地方特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