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重症感染性疾病电子病历数据集中门急诊病历的数据元素选择、结构和数据元值域代码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在重症感染性疾病诊疗过程中对门急诊病历数据的采集、存储、共享和交换。
Title: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Dataset for Severe Infectious Diseases - Part 1: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Records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聚焦于TCHIA 45.1-2023与前版标准在“感染性疾病分级”这一关键内容上的变化,并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进行深入分析。
在TCHIA 45.1-2023中,感染性疾病分级从原来的三级调整为五级,新增了“疑似感染”和“危重感染”两个级别。这一改动旨在更精准地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以便医疗机构采取更加针对性的诊疗措施。例如,在门急诊环境中,当接诊医生初步判断患者可能存在感染但尚无确切证据时,可以将其归类为“疑似感染”,从而启动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流程,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发展。而对于被评估为“危重感染”的患者,则需要立即转入重症监护室接受高级生命支持。
以某三甲医院为例,该机构自实施新版标准后,在急诊科专门设置了感染性疾病分诊台,由经验丰富的护士负责对每位就诊者进行快速评估。一旦发现符合“危重感染”标准的情况,即刻启动应急预案,包括开通绿色通道、调配专业医疗团队等,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据统计,这一改进显著缩短了高危患者的平均等待时间,提高了整体救治成功率。
此外,新版标准还强调了跨学科协作的重要性。不同科室间需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确保所有医护人员能够实时获取最新的分级信息,从而实现全程无缝衔接的医疗服务。这种机制不仅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也增强了医疗团队之间的沟通效率,进一步保障了患者的健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