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重症感染性疾病电子病历数据集中门急诊处置部分的数据元素选择、定义、标识、数据元值域代码和数据元属性。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在重症感染性疾病管理中对门急诊处置相关信息的采集、存储、共享和交换。
Title: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Dataset for Severe Infectious Diseases - Part 2: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Department Manage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解读TCHIA 45.2-2023《重症感染性疾病电子病历数据集 第2部分:门急诊处置》时,我们可以重点关注新旧版本之间的变化。这里以“体温记录”这一条目为例进行详细分析。
体温记录的变化
# 老版本要求
在TCHIA 45.1中,“体温记录”仅要求录入患者的体温数值,并且没有明确规定测量方式(如腋下、口腔或直肠)。此外,对于异常体温(过高或过低)也没有特别的处理指示。
# 新版本改进
到了TCHIA 45.2,对“体温记录”的要求有了显著提升:
1. 明确测量部位:新增了对体温测量部位的具体规定,包括腋下、口腔和直肠三种常见方式,并且要求在记录时注明具体使用的是哪种方式。
2. 异常值预警机制:当检测到体温超出正常范围时,系统应自动发出警告提示,帮助医生及时关注患者状况。
3. 时间戳功能:增加了时间戳信息,确保每次体温测量的时间能够准确被记录下来,便于后续追踪病情发展。
应用方法详解
为了更好地应用这些改进措施,医疗机构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1. 培训医护人员:组织专业培训会,让所有参与重症感染性疾病诊治工作的医务人员了解新版标准中关于体温记录的新要求,特别是如何正确选择测量部位以及识别异常值的重要性。
2. 更新信息系统:如果医院已经建立了电子病历系统,则需要根据新标准调整相关模块的功能,比如增加输入框供选择测量部位、设置阈值来触发警报等。
3. 建立标准化流程:制定统一的操作指南,规定每位患者每次就诊时都必须按照标准完成体温测量,并完整填写相关信息。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保证了数据质量。
通过以上措施,不仅可以提高重症感染性疾病诊疗过程中体温监测的质量,还能有效预防因忽视细节而导致的医疗事故,从而保障患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