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米粉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大米为主要原料,添加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配料,经特定工艺加工而成的SOD米粉。
Title:SOD Enriched Rice Nood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米粉是一种富含生物活性物质的功能性食品,其生产与质量控制受到TZNZ 208-2023标准的严格规范。本文将聚焦于该标准中新旧版本在“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检测方法”上的差异,并对其应用方法进行深入解析。
在TZNZ 208-2023之前的老版本中,对于SOD活性的测定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化学比色法,这种方法虽然操作简便,但存在灵敏度较低、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等问题。而在新版标准中,引入了更为先进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这一变化不仅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还增强了对样品中微量SOD成分的捕捉能力。
那么,如何正确应用这种新的检测方法呢?首先,在实验准备阶段,需要确保所有使用的试剂和仪器均符合标准要求,特别是用于标记抗体的荧光素或酶底物的选择,应根据实际需求精心挑选。其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样本处理至关重要,需保证样本均匀且无污染,以避免影响最终读数。最后,数据分析时,应结合标准曲线,采用专业的软件工具计算出具体的SOD活性值,并与产品标签声明值对比,判断是否达标。
通过上述方法的应用,不仅可以更精确地评估SOD米粉中的活性成分含量,也为生产企业提供了可靠的质量控制依据,从而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