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旅游教育国际化评价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实施流程。本文件适用于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旅游教育机构进行国际化水平的自我评估和第三方评价。
Title:Tourism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Evaluation Guidelines for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未提供
国际标准分类号:未提供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中外合作办学在旅游教育国际化评价中的关键变化与应用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外合作办学成为推动旅游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新版《旅游教育国际化评价指南》(TZWLB 5003-2023)对这一领域做出了更加细致的规定,其中关于中外合作办学的评价标准有了显著调整。
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例,新旧版本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旧版标准更侧重于要求中外双方教师的数量配比,强调数量上的均衡。而新版标准则转向关注质量层面,不仅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专业资格,还特别增加了对教师跨文化沟通能力的要求。这是因为,在国际化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还需要能够协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生关系,促进文化交流融合。
那么如何有效实施这一新标准呢?首先,学校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师选拔机制,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纳入招聘考核指标体系之中。其次,定期组织培训活动,提升现有师资队伍的国际化视野和交流技巧。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项目,拓宽其全球视角。
同时,为了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评价过程中应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学生对于教师跨文化教学效果的反馈意见;另一方面,则需要结合课堂观察等方式深入分析教师的实际表现情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外合作办学质量的有效监控与持续改进。
综上所述,《旅游教育国际化评价指南》(TZWLB 5003-2023)中关于中外合作办学部分的变化体现了从注重形式到重视实质转变的趋势。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旅游教育的整体水平,也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