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碳中和公园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建设与运营、监测与评估、碳中和实现路径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碳中和公园的规划、建设、运营及管理。
Title:Implementation Guidelines for Carbon Neutral Parks
中国标准分类号:Z 7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CSES 116-2023《碳中和公园实施指南》的新版标准中,与旧版相比,“碳排放核算边界”这一概念的定义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准确界定碳排放核算边界直接关系到碳中和目标的科学设定和实施路径的有效性。
以某城市新建的综合性公园为例,该公园占地面积约为50公顷,包含绿地、湖泊、步道以及各类服务设施。在新版标准下,公园的碳排放核算边界不仅涵盖园区内所有固定设施如建筑、照明设备等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还新增了园区周边区域间接影响的部分,例如游客通勤方式所导致的碳排放。
为了准确核算这部分间接排放,首先需要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游客的主要出行方式数据,并据此估算平均每人每次访问的碳足迹。同时,对于园区内部的能源使用情况,则需按照国家标准GB/T 32150《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的要求,对电能、热力以及其他能源消耗进行详细统计,并计算相应的二氧化碳当量。
此外,在新版标准中特别强调了生命周期评估(LCA)的重要性。这意味着在选择建筑材料时不仅要考虑其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还要关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环境影响。例如,在铺设步道路面时,应优先选用低碳水泥或者再生材料,这些材料虽然初期采购成本可能较高,但从长期来看能够大幅减少整体碳足迹。
总之,《碳中和公园实施指南》通过对碳排放核算边界的重新定义,促使管理者更加全面地审视公园建设与运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从而采取更为精准有效的措施来实现真正的碳中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