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贵州白茶的术语和定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范围内生产的贵州白茶。
Title:Guizhou White Tea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3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贵州白茶》团体标准(TGZTA 005-2023)是贵州省茶叶行业的一项重要规范,旨在提升贵州白茶的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本文将聚焦于该标准中新旧版本在感官指标上的主要变化进行深度解析。
感官指标的变化分析
在旧版标准中,贵州白茶的感官评价体系较为笼统,仅包含了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五个基本维度,并未对每个维度的具体要求作出详细规定。这导致了不同生产企业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差异,影响了产品的统一性和消费者体验的一致性。
新版标准则对此进行了显著改进,不仅细化了每一项感官指标的标准描述,还引入了量化评分机制。例如,在外形方面,新版标准明确规定了干茶的色泽应呈现“银白带绿”,并且要求芽头完整度达到90%以上;对于汤色,则强调其应当清澈明亮且具有一定的金黄色泽。此外,香气方面新增了“毫香明显”的具体描述,使得评茶人员能够更加精准地判断茶叶品质。
这种从定性到定量转变的做法,为贵州白茶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企业可以根据这些详细的指标调整生产工艺流程,确保每一批次的产品都能达到预期的标准。同时,这也便于市场监管部门开展监督检查工作,维护公平竞争环境。
应用方法详解
为了更好地应用上述感官指标,生产企业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培训专业评茶师:定期组织员工参加专业培训课程,提高他们识别茶叶感官特征的能力。
2. 建立标准化样品库:收集符合新版标准要求的各种等级贵州白茶样本,供日常检测参考。
3. 实施全程监控:从原料采购到成品出厂的整个生产环节都要落实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每个步骤都符合规定的感官标准。
4. 反馈机制建设:设立客户意见收集渠道,及时了解市场反馈信息,并据此优化产品配方和技术方案。
通过以上方法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贵州白茶的整体水平,还能增强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