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乌鳢“玉龙1号”生态养殖的环境要求、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控、收获与运输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乌鳢“玉龙1号”的生态养殖生产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Operation Procedures for Ecological Farming of \"Yulong No. 1\" Black Fish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以《TJTNCXH 001-2023 乌鳢“玉龙1号”生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中新旧版本对“水质管理”的要求变化为切入点,重点解读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操作方法。
旧版标准中对于水质管理的要求较为笼统,仅提出要定期检测水体溶解氧、氨氮等指标,并未给出具体的检测频率和控制范围。而新版标准则明确规定了水质检测的时间节点:苗种放养前需检测一次,放养后每7天检测一次,高温季节(6月至9月)改为每3天检测一次。同时,对各项指标的允许范围也进行了细化,例如溶解氧不得低于5mg/L,氨氮浓度不得超过0.5mg/L。
这种调整背后体现了科学养殖理念的进步。一方面,通过增加检测频次能够更及时发现水质问题,避免因延迟处理导致鱼苗大量死亡;另一方面,明确的指标范围让养殖户有了清晰的操作指南,便于日常管理。
在实际应用时,养殖户应根据自身池塘面积配备相应的检测设备,如便携式溶氧仪和氨氮测定仪。每次检测后要及时记录数据,绘制趋势图,观察水质变化规律。如果发现某项指标超出标准,首先要查找原因,可能是投喂过量造成残饵积累,或是换水量不足所致。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比如减少饲料投放量、加大换水比例或使用微生物制剂改善底质环境。
此外,新版标准还特别强调了预防性维护的重要性,建议定期清理进排水系统,保持畅通无阻,防止淤泥堆积影响水流交换效率。这些细节看似简单,却能显著提升养殖成功率,值得每一位从业者重视并严格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