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质中溶解性总固体的测定方法——称量法的技术要求、操作步骤、结果计算与表达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溶解性总固体的测定。
Title:Water Quality - Determination of Total Dissolved Solids - Gravimetric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以《TNMRJ 017-2024 水质 溶解性总固体的测定 称量法》的新旧版本差异为切入点,重点分析“恒重操作”这一关键步骤的变化及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在旧版标准(假设编号为TNMRJ 017-2018)中,对于样品蒸发浓缩后的恒重操作要求是:将蒸发皿置于105℃±2℃的烘箱中烘干1小时,取出后冷却至室温称量。若两次称量之差不超过0.0002g,则视为达到恒重状态。
而在新版标准TNMRJ 017-2024中,这一过程得到了细化和完善。首先,在温度控制上,新版标准强调使用103℃~105℃范围内的精确控温设备,并且增加了湿度控制的要求,以确保样品在干燥过程中不会因湿度过高而影响最终重量。其次,在时间安排上,新版标准建议先进行一次1小时的烘干,然后冷却至室温称量,之后每隔30分钟重复烘干直至连续两次称量之差小于0.0002g为止。这种做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样品的真实质量变化情况。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新版标准更加注重实验条件的严格控制和多次验证,从而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例如,在实际操作中,如果仅仅按照旧版标准执行,可能会因为偶然因素导致未能完全去除水分或者过早结束恒重过程,进而影响到溶解性总固体含量测定值的准确性。而新版标准通过增加湿度控制以及延长观察周期等措施,有效避免了上述问题的发生。
综上所述,《TNMRJ 017-2024 水质 溶解性总固体的测定 称量法》相比之前版本,在恒重操作部分做出了更为科学合理的调整,这对于保障水质检测数据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新版标准的要求开展工作,以获得更加精准可靠的测试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