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单季米槐栽培的术语和定义、环境要求、整地与施肥、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单季米槐的栽培与生产管理。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ingle-season Honey Locus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单季米槐栽培技术规程中有一项重要的变化是关于施肥管理的规定。在老版本的标准中,对于施肥的具体操作描述较为笼统,仅提到要根据土壤肥力和植株生长情况适时施肥。而在新版标准TGDOAA 0023-2023中,这一部分得到了细化,明确了基肥与追肥的比例以及具体的施用时间。
按照新版标准的要求,在种植前需要施足基肥,通常以有机肥为主,每亩地施用量应在2000至3000公斤之间,并且要深翻入土,确保肥料均匀分布于根系主要分布层。基肥的施用应该在整地时完成,这样可以为幼苗提供一个良好的营养基础。
追肥则需分次进行,第一次追肥应在米槐出苗后约一个月左右,这次追肥主要补充氮素,促进幼苗快速生长。一般采用尿素等速效氮肥,每亩用量约为15至20公斤。第二次追肥则安排在开花初期,这次除了继续补充氮肥外,还需要加入磷钾肥,以支持花芽分化和果实发育。推荐使用复合肥,每亩用量大约为25至30公斤。
遵循这样的施肥计划,不仅能够满足米槐在整个生长周期内的养分需求,还能有效提高产量和品质。需要注意的是,每次施肥后要及时浇水,帮助肥料溶解并渗透到土壤深层,避免烧苗现象的发生。同时,施肥时应避开高温时段,以免造成肥害。通过严格执行这些施肥措施,可以显著提升单季米槐的栽培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