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海床基海洋环境自动检测平台系统的组成、功能要求、性能指标、测试方法及验收规则。本文件适用于基于海床基的海洋环境自动检测平台系统的开发、测试和应用。
Title:HYT 135-2010 Sea-bed Based Automatic Monitoring Platform System for Marine Environ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P54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以下是关于HYT 135-2010标准中涉及的海床基海洋环境自动检测平台系统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其解答。
回答:HYT 135-2010标准的主要目的是规范海床基海洋环境自动检测平台的设计、安装、运行和维护,以确保其能够准确、可靠地监测海洋环境参数,为海洋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回答:海床基海洋环境自动检测平台的核心功能包括实时监测海水温度、盐度、溶解氧、浊度、流速和流向等关键参数。此外,它还具备数据存储、传输和远程监控的能力。
回答:海床基平台具有长期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适合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中进行长期监测。相比浮标或岸基监测站,它能更贴近海底环境,获取更精确的数据。
回答:为了确保长期稳定性,平台通常采用耐腐蚀材料(如钛合金或不锈钢)制造,并通过锚定系统固定在海底。此外,定期维护和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回答:平台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将数据传输至陆地接收站。有线方式通常使用光缆,而无线方式则可能采用卫星通信或无线电波传输。具体方案需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决定。
回答: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环境因素包括:
回答:平台的供电方式主要包括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和内置蓄电池。在深海区域,可能还会使用热电转换器或化学能源装置。
回答:定期校准和验证是保证测量精度的关键步骤。通常通过与标准仪器对比、现场比对实验等方式进行。同时,平台内部也配备了自检模块,用于实时监控传感器状态。
回答:是的,平台设计时充分考虑了不同海域的特殊需求,例如热带海域、极地海域和开放海域。通过模块化设计,可以根据具体环境调整配置。
回答:维护周期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环境条件,一般建议每6个月至1年进行一次全面维护。对于高风险区域,可适当缩短维护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