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大气固定污染源排气中苯胺类化合物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大气固定污染源排气中苯胺类化合物的测定。
Title:Determination of Aniline Compounds in Stationary Source Emissions - Gas Chromatography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Z 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苯胺类化合物因其高毒性及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而备受关注。为了有效监测和控制这类污染物,我国制定了《HJT 68-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苯胺类的测定.气相色谱法》这一标准,为苯胺类物质的测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苯胺类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和橡胶等行业,其排放主要来源于固定污染源,如工业锅炉、焚烧炉和生产设施等。这些污染物不仅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还会通过化学反应形成二次污染物,加剧空气污染问题。因此,准确测定大气中苯胺类物质的浓度,对于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 GC)是一种高效的分离分析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复杂混合物中的目标化合物。在测定苯胺类物质时,样品经过前处理后被注入气相色谱仪,利用载气将样品组分分离并进入检测器。检测器通过测量各组分的响应信号,实现定量分析。
某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了大量含苯胺类物质的废气。环保部门按照《HJT 68-2001》标准,对该企业的固定污染源进行了采样和分析。通过气相色谱法检测发现,废气中苯胺类物质的浓度远超国家标准限值。企业随后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包括改进生产工艺、增加废气处理装置等,最终使排放浓度降至安全范围内。
这一案例表明,《HJT 68-2001》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企业污染治理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依据。此外,该标准还推动了相关行业对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尽管气相色谱法在苯胺类物质测定中表现出色,但其操作复杂性和成本较高限制了广泛应用。未来的研究方向应集中在开发更高效、经济的分析方法,同时加强监测网络建设,提升环境监管能力。
总之,《HJT 68-2001》标准为大气固定污染源中苯胺类物质的测定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其应用不仅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也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