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的划分,也可作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参考。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elimitation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Zones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HJT 338-2007《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是中国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重要标准,旨在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该规范明确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原则、方法和程序,强调了保护饮用水水质安全的重要性。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因此,确保其安全可靠至关重要。
根据HJT 338-2007的规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需遵循以下核心原则:安全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安全性要求保护区的设计必须能够有效防止污染源对水源造成威胁;科学性则强调需要基于水文、地质等多学科的数据进行分析;而可持续性则意味着保护区的规划应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
保护区的划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这些步骤确保了保护区划分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以某市为例,该市通过应用HJT 338-2007规范,成功将一处水库划分为一级和二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内禁止任何可能污染水质的活动,而二级保护区则允许适度开发但需严格控制污染排放。这一举措显著提升了当地居民的饮水质量,数据显示,饮用水中污染物浓度下降了约40%。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饮用水资源的压力日益增大。因此,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未来,应进一步完善HJT 338-2007的技术细节,推广先进的监测技术和管理模式,确保每一滴饮用水都符合安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