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固定污染源烟气中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的组成结构、技术要求、检测方法和验收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固定污染源烟气中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的设计、生产和使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tinuous Emission Monitoring of Flue Gas from Fixed Pollution Sources (SO2, NOx, Particulate Matter)
中国标准分类号:X83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HJ 75-2017《固定污染源烟气(SO₂、NOₓ、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是中国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重要标准,旨在为固定污染源烟气中二氧化硫(SO₂)、氮氧化物(NOₓ)和颗粒物的连续监测提供技术指导与操作规范。这一标准不仅体现了我国对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视,还反映了环保监测技术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方向。
该规范的核心在于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规范涵盖了多个关键方面,包括监测系统的安装、运行、校准以及维护等环节。这些细节对于保障监测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根据HJ 75-2017的要求,监测系统的设计和实施需要满足一系列严格的技术指标。例如:
此外,规范还强调了定期校准的重要性。例如,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仪器校准,以确保监测结果始终符合标准要求。
以某钢铁厂为例,该企业通过引入符合HJ 75-2017标准的烟气监测系统,显著提升了其环保管理水平。在安装初期,技术人员严格按照规范要求选择了监测点位,并对设备进行了细致调试。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监测数据显示,SO₂和NOₓ的排放浓度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颗粒物排放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这一成功案例表明,HJ 75-2017不仅是一项技术规范,更是推动企业绿色发展的有力工具。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企业不仅履行了环保责任,还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总之,HJ 75-2017《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随着更多企业和机构的参与,这项标准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助力实现蓝天保卫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