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定电位电解法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氮氧化物的仪器、试剂和材料、样品采集与保存、分析步骤及结果计算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氮氧化物(以NO2计)浓度的测定。
Title:Determination of Nitrogen Oxides in Fixed Source Exhaust Gas - Potentiostatic Electrolysis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HJ 693-2014是中国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氮氧化物测定的标准方法,采用定电位电解法。以下是该标准的常见问题及其解答。
该标准适用于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废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包括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₂)。它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气监测,如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
定电位电解法是一种基于电化学原理的检测技术。传感器内部有一个工作电极、一个参比电极和一个对电极。当目标气体进入传感器时,会在工作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信号。通过测量电流强度,可以定量分析目标气体的浓度。
仪器校准是确保测量准确性的关键步骤。校准时需使用标准气体(如NO或NO₂),并根据说明书调整仪器的零点和量程。定期校准有助于减少误差。
是的,测定结果可能受到交叉干扰的影响(如CO、SO₂等气体)。因此,需要根据实际工况条件对结果进行修正。修正公式可以在标准文件附录中找到。
传感器长期暴露于废气环境中,可能会因污染物沉积导致灵敏度下降。定期清洁和更换传感器是保证测量准确性的重要措施。
根据HJ 693-2014的规定,定电位电解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1 mg/m³,适用于大多数工业废气监测场景。
如果现场条件(如温度、湿度)偏离标准要求,则可能导致测量误差。此时应采取适当的预处理措施(如温控装置、干燥器等),以满足测量条件。
测定结果应详细记录,包括采样时间、地点、工况条件及修正后的浓度值。最终报告需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并附带必要的说明和数据来源。
HJ 693-2014是国内针对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制定的标准,其方法原理与国际通用的定电位电解法一致,但在具体操作细节和适用范围上可能存在差异。例如,本标准更注重适应国内工业排放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