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铅的测定方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本文件适用于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铅的测定。
Title:Fixed pollution source emission - Determination of lead -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HJ 685-2014 是中国环境保护部发布的一项标准,用于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铅含量的测定。这项标准基于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FAAS),为环境监测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技术支持。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样品中的铅元素转化为气态原子,利用铅原子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特性来定量分析其浓度。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和操作简便的特点,在环境监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铅是一种重金属污染物,长期存在于空气中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尤其是对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因此,监测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的铅含量至关重要。例如,工业生产中的燃煤锅炉、金属冶炼厂等都会排放含有铅的废气,这些排放物需要被严格控制。
通过HJ 685-2014标准的实施,可以有效监控这些污染源,确保排放的废气符合国家环保法规的要求。
以某钢铁厂为例,该厂在生产过程中每年排放约10吨铅及其化合物。在引入HJ 685-2014标准后,企业对其废气处理系统进行了优化升级,安装了高效的除尘设备,并定期检测排放废气中的铅含量。经过一年的运行,数据显示铅排放量下降至原来的30%,显著改善了周边空气质量。
这一案例表明,HJ 685-2014不仅是一项技术规范,更是推动企业环保责任落实的重要工具。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技术的进步,HJ 685-2014标准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开发更先进的检测仪器,提高检测效率;同时,加强与其他国际标准的接轨,提升我国环境监测水平。
总之,HJ 685-2014标准为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铅的测定提供了可靠的方法,助力实现蓝天保卫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