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二氧化硫的原理、试剂和材料、仪器和设备、样品采集与保存、分析步骤、结果计算与表示、精密度和准确度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测定。
Title:Determination of sulfur dioxide in stationary source emissions - Non-dispersive infrared absorption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B1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HJ 629-2011 是中国环境保护部发布的一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主要用于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二氧化硫(SO₂)的测定方法。该标准采用非分散红外吸收法(NDIR),通过检测废气中SO₂分子对特定波长红外光的吸收特性,实现定量分析。这种方法具有快速、灵敏和操作简便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排放监测、环境质量评估以及环保执法等领域。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的核心原理是基于SO₂分子对特定波长红外光的吸收特性。SO₂分子在红外光谱中的特征吸收峰位于4.3 μm附近,当废气样品通过测量池时,红外光源发出的光经过样品后被检测器接收。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吸收强度与SO₂浓度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吸收光强的变化来计算SO₂的浓度。
HJ 629-2011 标准适用于钢铁厂、电厂、化工厂等固定污染源的废气监测。例如,在某钢铁厂的排放监测中,技术人员利用该方法定期检测烟气中的SO₂浓度。结果显示,通过优化燃烧工艺和安装脱硫装置,SO₂排放量从最初的80 mg/m³降至20 mg/m³以下,符合国家标准限值。
相比传统的化学滴定法或离子色谱法,HJ 629-2011 提供了一种更高效的在线监测手段。例如,化学滴定法虽然准确度高,但耗时较长且易受人为因素影响;而离子色谱法则需要复杂的前处理步骤。相比之下,非分散红外吸收法能够实时监测SO₂浓度,为污染治理提供及时反馈。
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HJ 629-2011 标准也在不断完善。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开发更高灵敏度的传感器、改进抗干扰算法以及推动智能化监测系统的普及。例如,通过集成物联网技术,可实现多点位数据同步传输与可视化管理,为环境决策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