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中梯恩梯(TNT)的N-氯代十六烷基吡啶-亚硫酸钠分光光度法的原理、试剂和材料、仪器设备、样品采集与保存、分析步骤、结果计算与表示、精密度和准确度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及废水中梯恩梯的测定。
Title:Water quality - Determination of TNT - N-cetylpiperidine chloride-sodium sulfite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B1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HJ 599-2011标准是关于水质中梯恩梯(TNT)测定的一种方法,采用N-氯代十六烷基吡啶-亚硫酸钠分光光度法。以下是与该标准相关的常见问题及其解答。
该标准主要用于测定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工业废水中梯恩梯(TNT)的含量。它是一种灵敏度较高的检测方法,适合用于环境监测和污染源调查。
TNT是一种爆炸性物质,具有一定的毒性,长期暴露可能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准确测定水体中的TNT浓度对于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该标准采用的是N-氯代十六烷基吡啶(CPCl)与亚硫酸钠(Na₂SO₃)反应生成的复合试剂,通过与TNT发生显色反应生成特定的有色化合物,然后利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其吸光度,从而定量测定TNT的浓度。
N-氯代十六烷基吡啶具有较强的亲脂性和稳定性,在与TNT反应时能够形成稳定的有色络合物,从而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该方法对TNT具有良好的选择性,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注意其他含氮化合物(如硝基苯类物质)可能带来的干扰。可通过增加样品预处理步骤来减少干扰。
根据标准规定,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5 mg/L,适用于大多数环境监测需求。
当样品浓度过高时,可以通过稀释样品的方式降低浓度,确保测量值在仪器线性范围内。稀释倍数需记录并计算最终结果。
目前该方法主要依赖手工操作,但可以结合自动化的分光光度计设备实现部分流程的自动化,提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