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设施大棚菜稻轮作中杂草“一封二杀三补”技术的操作流程、药剂选择、施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上海市范围内采用设施大棚进行菜稻轮作的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杂草防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eed Control in Facility Greenhouse Vegetable-Rice Rotation: \"One Seal, Two Kills, Three Suppleme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近年来,随着农业标准化进程的推进,设施大棚菜稻轮作中的杂草防控技术愈发受到重视。在新版标准TFPSHS 016-2024《设施大棚菜稻轮作杂草“一封二杀三补”技术规程》中,与旧版相比,关于“一封”处理的部分进行了重要的修订。本文将聚焦于这一变化,深入探讨其具体应用方法。
在旧版标准中,“一封”主要是指使用封闭型除草剂对土壤表面进行喷洒,以防止杂草种子萌发。然而,在新版标准中,不仅强调了选择合适的除草剂种类,还特别增加了对土壤湿度和温度条件的要求。例如,新版标准明确规定,在土壤湿度达到田间持水量的60%-70%时施药效果最佳,并且要求施药后保持一定的温度范围(通常为15℃至30℃),这样可以确保除草剂能够有效渗透到土壤深层,从而达到更好的封闭效果。
那么如何正确应用这一技术呢?首先,要根据作物种类及轮作计划选择适合的封闭型除草剂。例如,对于蔬菜种植前的稻田清理,可以选择嗪草酮等高效低毒的除草剂。其次,在施药前需充分灌溉,使土壤达到适宜的湿润度。接着,在晴天上午9点至下午3点之间进行喷雾作业,确保每平方米用药量准确无误。最后,施药后立即覆膜保温,避免雨水冲刷影响药效。
通过这样的调整和改进,“一封”技术不仅提高了杂草防控的成功率,还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符合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的需求。希望广大农户能够严格按照新版标准执行,共同促进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