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测定工业循环冷却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工业循环冷却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为0.1 mg/L~1.0 mg/L(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计)。
Title:Determination of Anionic Surfactants in Industrial 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 Methylene Blue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G7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工业循环冷却水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设备的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其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一种常见的污染物,对冷却系统的性能具有显著影响。为了有效监测和控制这些物质的含量,HGT 2156-1991标准提出了亚甲蓝分光光度法作为测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重要手段。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基于化学反应原理的检测技术。其核心在于利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亚甲蓝形成稳定的复合物,通过测量复合物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来定量分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以及重复性好的特点,在工业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亚甲蓝分光光度法需要经过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尽管亚甲蓝分光光度法具有诸多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样品中可能存在其他干扰物质,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们通常会采用预处理技术,如活性炭吸附或膜过滤,以减少干扰因素的影响。
此外,随着工业污染源的多样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浓度也在不断变化。为此,相关机构定期更新检测标准,以适应新的环境需求。例如,某化工企业在2020年通过改进采样流程和优化试剂配比,成功将检测误差控制在±3%以内,大幅提升了检测精度。
HGT 2156-1991标准提出的亚甲蓝分光光度法为工业循环冷却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提供了科学依据。这项技术不仅有助于保障工业生产的正常运行,还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随着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高效的检测方法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