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血管老化急诊留观病历电子病历数据集的数据元属性及值域代码。本文件适用于血管老化相关疾病急诊留观病历的电子病历设计、开发与应用。
Title:Vascular Aging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Dataset Standard Part 3: Emergency Observation Records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以《TCHIA 52.3-2024 血管老化电子病历数据集标准》第3部分“血管老化急诊留观病历”为例,聚焦新版与旧版在数据结构定义上的差异。具体来说,我们选择“患者基本信息”这一核心模块中的“年龄”字段进行深度解读。
在旧版标准(假设为TCHIA 52.3-2019)中,“年龄”字段仅要求记录患者的出生日期,并通过计算得出当前实际年龄。然而,在新版标准中,此字段新增了“时间维度”的细分属性,包括“日龄”、“月龄”和“年齡”,并且增加了可选参数“单位精度”。例如,当患者处于新生儿阶段时,医生可以选择以“日龄”作为主要展示形式,而在普通成人病例中则默认使用“年齡”。
这种改动背后的原因在于急诊留观病历需要更加精准地反映病情变化的时间节点,特别是在急症处理过程中,细微的时间差可能决定治疗方案的选择。比如,对于早产儿而言,其生理指标的变化往往与出生后的天数密切相关,而非简单的年齡概念可以涵盖。
应用该条文时,医疗机构应确保电子病历系统能够动态调整“年龄”字段的表现方式。例如,在接诊界面提供下拉菜单让用户选择合适的显示模式;同时,在后台数据库设计上也要同步更新,以便存储多种时间维度的数据而不丢失信息完整性。此外,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还应当对医护人员开展专项培训,使其理解并熟练掌握这一改进的意义及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