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节水及废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要求、管理措施和评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阶段节水与废污水资源化利用工作。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 for Water Conservation and Wastewater Resource Utilization in Hydropower and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在水利水电工程领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2年发布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节水与废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对原有标准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本文将聚焦于导则中新旧版本在施工节水措施方面的变化,并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设计”为例进行详细解读。
背景介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如何有效节约用水、减少废污水排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新版导则不仅继承了原版中行之有效的做法,还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步,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了相关要求。
新旧版本差异分析
相比于旧版导则,新版更加注重实际操作性和前瞻性。例如,在雨水收集利用方面,旧版更多地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新版则明确了具体的实施步骤和技术参数。此外,新版还增加了对再生水回用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这对于提高整个行业的节水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设计详解
# 系统组成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屋面排水系统、地面径流收集装置、储存设施及处理设备、输送管道以及最终使用点。其中,屋面排水系统负责收集建筑物顶部的雨水;地面径流收集装置则用于拦截并引导来自场地表面的雨水;储存设施可以是地下蓄水池或者地上储罐;处理设备根据需要选择过滤、沉淀等工艺来确保水质达标;最后通过泵站或其他方式将处理后的雨水输送到指定用途地点如绿化灌溉、道路清洗等。
# 关键技术参数
1. 集雨面积计算
根据工程规模确定合适的屋顶面积和硬质铺装区域作为有效集雨区。一般情况下,每平方米有效集雨面积可提供约0.05立方米/年的雨水量。
2. 储水量估算
储存容量应满足连续干旱期间至少7天的需求量。具体数值需考虑当地气候条件、降雨频率等因素综合评估得出。
3. 处理效率要求
处理后出水水质至少达到《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 中规定的标准,特别是对于悬浮物浓度、浊度等关键指标有严格限制。
4. 运行维护管理
定期检查各部件工作状态,及时清理淤积物,防止堵塞现象发生;同时做好防渗漏措施以避免二次污染。
# 实际应用案例
某大型水利枢纽项目采用了上述设计方案,在建设初期就预留了足够的空间用于安装完整的雨水回收系统。经过一年多的实际运行证明,该系统能够稳定地为周边绿化带提供清洁水源,大幅降低了传统自来水消耗量,同时也减少了向环境排放未经处理的废水。
结论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节水与废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导则》(TCHES 83-2022)在指导实践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尤其是关于雨水收集利用这部分内容,从理论上到实践中都给出了清晰指引。未来随着更多类似项目的落地开花,相信这一领域的技术水平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