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散乱污电子垃圾拆解场地复合污染土壤的异位修复技术要求、修复流程、监测与验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内散乱污电子垃圾拆解场地复合污染土壤的异位修复工程及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x-situ Remediation of Compound Contaminated Soils at Scattered and Unregulated E-waste Dismantling Sites - TGDAEPI 15-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X79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8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GDAEPI 15-2023《散乱污电子垃圾拆解场地复合污染土壤异位修复技术规范》中,有一条重要的更新内容是关于修复目标值的设定。相较于旧版标准,新版对修复目标值的确定提出了更为严格和科学的要求。
以重金属铅为例,旧版标准通常采用单一的背景值作为修复目标值,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忽略了土壤的实际使用功能和潜在的健康风险。而新版标准则要求根据具体的土地利用类型(如农业用地、居住用地等)以及人体暴露途径(如吸入、皮肤接触、食物链摄入等),通过风险评估模型计算出适合的修复目标值。
例如,在某电子垃圾拆解场地,若该区域规划为居住用地,那么需要考虑儿童通过皮肤接触或误食土壤颗粒可能带来的铅暴露风险。首先收集场地的历史监测数据,包括土壤中的铅浓度分布、地下水深度及流向等信息;其次选择合适的健康基准值,比如美国环境保护署推荐的儿童铅可接受每日摄入量;然后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居民生活习惯等因素建立暴露情景假设;最后输入到风险评估软件中运行,得出一个既能够保护公众健康的最低修复水平又不会造成资源浪费的最佳修复目标值。
这一变化体现了从“一刀切”式的管理模式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的趋势,有助于提高修复工程的有效性和经济性。同时,也提醒相关从业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充分调研现场情况,并与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相衔接,确保最终实施的修复方案既能满足环保要求又能兼顾项目进度和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