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机械加工表面粗糙度的一般要求、评定参数及数值、测量方法和标注方法。本文件适用于一般机械加工零件的表面粗糙度要求。
Title:General Surface Roughness Requireme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J21
国际标准分类号:01.040.1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HB 6172-1988 是中国国家标准中关于表面粗糙度的一份重要文件,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以下是针对该标准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其详细解答。
HB 6172-1988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规定了一般表面粗糙度的评定方法和参数。它主要用于指导机械零件表面质量的检测与评估,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选择合适的粗糙度参数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确定。例如:
取样长度是评定粗糙度时的一个关键概念,用于消除表面几何形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HB 6172-1988 规定,取样长度应根据实际加工工艺和表面特性来确定,通常为5倍或10倍的评定长度。
HB 6172-1988 主要适用于金属加工表面的粗糙度评定,但对于非金属材料或其他特殊表面,可能需要参考其他标准或补充测试方法。
HB 6172-1988 将表面粗糙度分为不同的等级,通常以Ra值划分。例如,Ra值在0.025μm至0.8μm之间的表面属于较高的精度等级。具体等级划分需查阅标准附录。
HB 6172-1988 是中国国家标准,而ISO 4287 是国际通用标准。两者在参数定义和测量方法上基本一致,但在某些细节上可能存在差异。例如,HB标准更注重与中国工业实践的结合。
截至最新信息,HB 6172-1988 仍是中国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之一。但随着技术进步,建议定期查阅相关更新版本或补充说明。
建议通过以下方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