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缝纫工艺中常用的名词术语及其定义。本文件适用于纺织服装行业的缝纫工艺及相关领域。
Title:Sewing Terminology
中国标准分类号:W43
国际标准分类号:59.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HB 6166-1988是中国国家标准中关于缝纫名词术语的一项重要文件,它为缝纫行业提供了统一的专业术语和定义,确保了行业内交流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这项标准不仅规范了缝纫技术的语言表达,还为相关产品的设计、生产、检测以及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缝纫行业中,术语的标准化至关重要。例如,“针距”这一术语,指的是每英寸缝线中的针眼数。通过HB 6166-1988的规定,针距的测量方法得以明确,这直接影响到服装的耐用性和美观性。此外,标准中还对“锁边”、“滚边”等工艺进行了详细的定义,这些术语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不同缝制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HB 6166-1988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服装制造、鞋帽加工、家居用品等多个领域。例如,在服装制造业中,术语如“明线”和“暗线”的区分直接影响了服装的外观设计。而“包缝”工艺则被广泛用于防止布料边缘脱线,这种技术在牛仔裤的制作中尤为重要。
通过HB 6166-1988的规范,企业可以更高效地组织生产,减少因术语误解导致的错误。同时,这也为国际市场的拓展奠定了基础,因为统一的标准有助于消除语言和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
随着科技的发展,缝纫行业的术语也在不断更新。例如,近年来智能缝纫设备的普及带来了新的术语,如“自动裁剪”和“数字化缝制”。这些新术语需要及时纳入标准体系中,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总之,HB 6166-1988作为缝纫行业的基础性文件,对于推动行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其内涵的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的推广,缝纫行业将能够实现更加规范化、现代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