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高度近视的定义、诊断标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眼科医生及相关从业人员在高度近视的临床诊疗和健康管理中参考使用。
Title:Guidelines for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igh Myopia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高度近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其治疗需要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在TCACM 1489-2023《高度近视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中,有一项重要的更新值得关注,即关于针灸疗法在高度近视中的应用。
旧版指南对针灸疗法的描述较为笼统,仅提到针灸可能有助于改善眼部血液循环,缓解视疲劳等症状。然而,新版指南则详细规定了针灸的具体穴位和操作方法。例如,新版指南推荐使用睛明穴、承泣穴、四白穴等穴位进行针刺治疗,并强调针刺时应采用平补平泻法,以达到调和气血的效果。
那么,如何正确应用这些穴位呢?首先,在选择穴位时,医生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比如,如果患者伴有头痛症状,可以适当增加风池穴的针刺;若存在眼干涩现象,则可考虑加入太溪穴的针刺。其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针刺深度和角度也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睛明穴的针刺深度为0.3-0.5寸,且进针方向应朝向鼻尖方向,避免损伤眼球。
此外,新版指南还特别指出,针灸治疗高度近视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连续治疗至少三个月以上才能见到明显效果。同时,患者在接受针灸的同时,还需要配合中药调理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减少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保证充足睡眠等,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疗效。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新版指南相比旧版更加科学严谨,不仅明确了针灸治疗的高度近视的具体方案,而且提供了详尽的操作指导,这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新版指南的要求开展工作,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获得最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