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当归配方颗粒的PCR鉴别方法,包括样品处理、DNA提取、PCR扩增及结果分析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当归配方颗粒的质量检测与真伪鉴别。
Title:Standard for PCR Identification of Angelica Sinensis Formula Granu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CACM 1027.201-2021当归配方颗粒PCR鉴别》中关于“引物设计与特异性验证”的应用方法解析
在TCACM 1027.201-2021标准中,当归配方颗粒的PCR鉴别技术是一项关键内容。本文将聚焦于该标准中新旧版本在引物设计与特异性验证方面的差异,并详细解读其具体应用方法。
首先,从引物设计的角度来看,新标准相较于旧标准有了显著改进。旧标准对于引物设计的要求较为笼统,仅提出需要确保引物能够特异性扩增目标DNA序列,但并未给出具体的指导原则。而新标准则明确规定了引物设计需遵循的原则:引物长度应在18-25个碱基之间,GC含量应控制在40%-60%,并且前后引物的Tm值差不应超过2℃。这些具体要求有助于提高引物的设计质量,从而增强PCR反应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其次,在特异性验证方面,新标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旧标准仅要求通过单一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来验证引物的特异性,而新标准则增加了多重PCR验证这一环节。具体操作时,应选用与当归配方颗粒成分相近的其他中药材作为参照物,同时设置相应的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以确保引物对当归配方颗粒具有高度特异性,而不会与其他中药材产生非特异性扩增。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首先依据新标准设计引物,然后利用PCR仪进行反应。在反应体系中加入模板DNA、上下游引物、dNTPs、Taq DNA聚合酶以及缓冲液等试剂,按照设定的程序进行扩增。扩增结束后,通过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观察是否有预期大小的目的条带出现。若仅有当归配方颗粒样本出现目的条带,则说明引物设计合理且特异性良好。
综上所述,TCACM 1027.201-2021标准在引物设计与特异性验证方面进行了系统优化,不仅提高了PCR鉴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为当归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