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共视频资源的标签分类与编码规则,以实现统一管理和高效利用。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涉及公共视频资源的企事业单位及相关管理部门。
Title:Public Video Resources - Part 4: Tag Classification and Coding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公共视频资源标签分类与编码规范的新旧版本差异解析——以“场景分类”为例
在TZJAF 13.4-2023《公共视频资源 第4部分:标签分类与编码规范》中,“场景分类”是一个重要的条目。它用于描述视频监控画面所反映的具体环境和情境,是实现视频资源有效管理和应用的基础。
相较于旧版标准,新版在“场景分类”这一条目上进行了较大调整。首先,新增了多个场景类别,如“智慧社区”、“智慧校园”等,这些类别反映了现代城市智能化建设的需求。其次,对原有的一些场景类别进行了细化,例如将“公共场所”进一步划分为“交通枢纽”、“商业中心”、“文化场馆”等多个子类,使得分类更加精准。此外,新版标准还增加了关于场景属性的描述要求,比如需要标注场景中的主要功能区域、特殊设施等信息,这有助于提升视频资源的利用效率。
那么如何正确应用新版标准中的“场景分类”呢?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
1. 确定场景类别:根据实际监控点位的位置和用途,从标准提供的场景类别列表中选择最合适的类别。如果发现现有类别无法满足需求,可以提出新的类别建议,并提交给标准制定机构审核。
2. 收集场景信息:对于选定的场景类别,收集相关的背景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地理位置、建筑结构、功能分区等信息。这些信息可以通过现场勘查、查阅档案等方式获取。
3. 标注场景属性:按照标准的要求,对场景的各项属性进行标注。例如,在标注“交通枢纽”时,需要注明是否有地铁站、公交站、出租车停靠点等设施;在标注“商业中心”时,需要注明是否有停车场、餐饮区、娱乐设施等。
4. 更新数据库:将标注好的场景信息录入到视频资源管理系统中,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定期对数据库进行维护,及时更新变化的信息。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版标准中的“场景分类”,从而提高公共视频资源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